
天富代理注册楼上扯根线,楼下来充电...为方便给电瓶车充电,一些市民从楼上“空降”电源线和插线板,你可知这样随意拉线,其实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温馨提示:
2023年3月16日,江苏泰州一市民在单元楼门口“飞线充电”引发火灾。据悉,一辆电动自行车首先起火,火势迅速殃及邻车,两分钟内17辆车被引燃。
多数居民楼用电负荷未将电动自行车考虑在内,如果私拉乱接电线,会增加居民楼或小区的整体用电负荷,带来火灾风险。
电线拉进拉出,长期暴露在室外遭受风吹日晒和雨淋,易造成电线绝缘体磨损和老化,导致线路漏电、短路,危及人身安全。
部分居民私拉乱接的电线为无绝缘体保护的“麻花线”,遇短路或超负荷情况,极易导致电线自身燃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从家中拉出的插座普遍不具备充满自停功能,因此电动自行车经常整夜充电。长时间过载充电容易造成电池鼓包变形,进而引发电气故障,导致火灾的发生。
电线长期受重力及人为扯动后,易造成电线短路、过载,进而引发电线升温甚至点燃周围可燃物。
禁止从高层窗口、楼道等位置拉电线至户外充电,避免线路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中,导致绝缘层老化、短路。
充电时确保电动自行车远离楼道、门厅、安全出口等逃生通道,禁止在易燃杂物堆旁充电。
使用原厂充电器并设定充电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避免电池过充引发热失控。
保持通道畅通:楼道、电梯和家中是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电动自行车进入这些区域会占用通道空间,一旦发生火灾,会严重影响人员疏散,增加伤亡风险。
防止火灾蔓延:电动自行车在楼道、电梯或家中起火,产生的高温和有毒烟气会迅速蔓延,导致整个楼层或房屋充满烟雾,威胁居民生命安全。
指定停放区域:电动自行车应停放在小区内设置的集中充电设施或指定的停放区域,避免随意停放。
安全充电: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充电器在集中充电设施中充电,避免长时间充电或无人看管充电。
提高安全意识:通过社区宣传、媒体报道等方式,提高居民对电动自行车进入楼道、电梯和家中危害的认识。
明确禁止行为:在楼道、电梯和小区内张贴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的标识,明确告知居民相关行为的危害和后果。
物业监管:物业应加强对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行为的监管,及时制止电动自行车进入楼道、电梯和家中的行为。
配备灭火设备:在楼道、电梯和集中充电区域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以便在发生火灾时及时扑灭。
安装烟雾报警器:在楼道、电梯和集中充电区域安装烟雾报警器,及时发现火情并报警。
警惕充电异常:改装车充电时间远超原厂标准(如8小时充不满),表明电池或充电器已不匹配。
电动自行车私自改装如同埋下“移动炸弹”,电池爆炸、线路短路、车体自燃等险情随时可能爆发。温馨提示:严禁擅自改装电池、加装外部设备!
2024年5月,河南信阳一名男孩骑行途中,电动自行车突然起火,所幸消防员及时到达现场将火灾扑灭。经了解,该电动自行车经过了改装,行驶途中突然断电,冒出一股糊味,随后冒烟起火。
严禁改动电池:禁止私自扩容电池、拆除保护板或使用劣质电芯,此类改装极易引发短路、热失控甚至爆炸。
禁用非标配件:避免更换超功率电机、改装控制器提升车速,电路超负荷运行会加速线路老化起火。
警惕“隐形改装”:部分商家以“提升续航”为名暗中替换电池组件,购车时需核对产品合格证与电池编码。
选择正规渠道:维修、更换电池时务必前往品牌授权网点,索取发票并确认配件具备3C认证。
拒绝“魔改服务”:对提供“解除限速”“电池扩容”等非法改装的门店,立即举报至市场监管部门。
检查电池状态:若发现电池鼓包、接口锈蚀、充电时异常发热(表面温度>50℃),立即停用并送检。
监测车辆性能:改装后出现线路裸露、异味、异常异响,可能为电路故障前兆,需专业排查。
警惕充电异常:改装车充电时间远超原厂标准(如8小时充不满),表明电池或充电器已不匹配。
电池故障、线路过载、车辆短路三大火种极易在密闭车棚内引爆,烈焰瞬间吞噬整排车辆,浓烟封锁逃生通道。“蓝蓝”温馨提示:车棚充电需严守三合规——设备合格、停放规范、严禁改装!
电动自行车棚应选择远离建筑物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等场所进行建造。
车棚结构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轻钢龙骨加防火板材等,严禁使用易燃的彩钢板等材料搭建。
车棚内电动自行车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一般建议车辆间距不小于 0.8 米,以防止一辆车起火后迅速引燃周边车辆。同时,车棚与周边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建议对车棚内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分组停放;每组之间设置明显的分隔设施,如防火墙或防火卷帘等,一旦某组车辆发生火灾,能有效阻止火势蔓延至其他组。
车棚内的电气线路应穿管保护,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线电缆和充电设备。定期对电气线路和充电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部件,严禁私拉乱接电线。
车棚内应配备足够数量且符合要求的灭火器,如 ABC 类干粉灭火器,每 50 平方米至少配备 2 具。同时,根据车棚规模和实际情况,可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简易喷淋装置等消防设施,提高车棚的火灾防控能力。
安装火灾烟雾报警器等监测设备,与小区物业监控中心或消防部门联网,实现实时监测。一旦车棚内发生火灾,能及时发出警报,以便相关人员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扑救。
对进入车棚的电动自行车进行登记管理,禁止不合格、改装的车辆进入车棚停放和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