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茫茫戈壁上,一排排巨大的白色罐体在阳光下闪耀着银色光芒,罐体内部温度低至零下194℃,无形的电能正以液态空气的形式静静储存其中。这里便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青海格尔木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的施工现场。这一项目宛如一个超级“空气充电宝”,正悄然改变着我国能源存储与利用的格局,为能源革命注入强大动力。
故事要从几年前说起。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不断攀升。如何有效存储这些“多余”的电能,成为了能源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
2022年1月19日,青海省能源局印发《关于青海省“揭榜挂帅”新型储能项目发榜的通知》,一场储能技术的攻坚战就此打响。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毅然揭下了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的榜单,一场与时间、与技术难题赛跑的征程正式开启。
“当时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延江回忆道,“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国际上也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在探索,但相较于其他储能技术,液态空气储能技术优势显著。”
为突破技术瓶颈,一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青年团队聚到一起,公司总工程师、首席专家季伟从项目最初的基础研究阶段就全身心投入其中,一路见证并推动项目走到如今即将投入应用的关键阶段。
“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从事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为了推动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工程化应用,2023年随着中绿中科公司的成立,我们技术团队历经不断的关键技术研发和迭代,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低温梯级蓄冷技术,在青海省格尔木市正式开工建设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季伟说。如今,项目已完成全部基建及设备安装工作,正处于紧张的调试阶段,计划2025年内正式投入运营。
“液态空气储能具有大规模长时储能、清洁低碳、安全、长寿命和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突出优点,其应用场景广泛,它就像一个全能选手,无论是在山区、平原还是戈壁,都能‘大显身手’。而且它清洁低碳,运行工质就是空气,整个过程无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同时,安全性高,储能密度大,设备寿命长,能有效弥补锂电池等短时储能技术的不足。”季伟介绍,“相比其他长时储能技术,液态空气储能在‘沙戈荒’地区耦合新能源基地更有优势,并且是当前唯一可大规模利用LNG冷能的方式,可解决LNG冷能利用的世界性难题。”
该项目建设的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机组,不仅是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其储能时长也创了纪录,还配套建设了25万千瓦光伏。“这就好比给新能源发电装上了一个超级‘稳定器’。”刘延江形象地比喻道,“在阳光充足、风力强劲时,新能源发出的电除了满足当下需求,多余的就被‘储存’进这个‘空气充电宝’;而在用电高峰或新能源发电不足时,再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
季伟表示,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其重大意义在于其在特定场景下的独特应用优势,尤其是在其他储能技术难以发挥作用的环境中,比如沙漠、戈壁、荒漠以及一些极寒地区,液态空气储能技术能够提供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液态空气储能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柱。
在青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空气充电宝”项目正蓄势待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单次储能可连续向电网放电10小时之久,输送60万度清洁电能,全年输电量约达1.8亿度,约能满足3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需求。”说话间,刘延江难掩兴奋之情。天富平台注册